熱門文章
AI機器人魔法營

今天的一小步,實踐未來的一大步!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金鑣黃天霸-天霸戲 林小寶(林思璞)

「天霸」何許人也?「金鑣」又是何寶貝?跟著【看熱鬧 探門道】一起探看「天霸戲」!
真劇場京選.金鑣黃天霸

真劇場京選 強強聯手 精彩無限,《王老道捉妖》X《失子驚瘋》X《惡虎村》X《連環套》
焦點文章專欄

2024/09/03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猴戲總說 林小寶(林思璞)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猴戲總說 林小寶(林思璞)
「齊天大聖」「美猴王」「孫行者」「孫悟空」不管怎麼稱呼他,這隻猴的形象深深刻在大家腦海裡。而京劇中「猴戲」以孫悟空為主,獨立於各行當,自成一套表演體系。京劇猴戲有皈依前的「鬧天宮」「鬧地府」「鬧龍宮」遇唐僧後的「五百年後孫悟空」「火雲洞」「火焰山」「三打白骨精」「獅陀嶺」等等取經路上,後來更有成佛後的「金刀陣」「泗州城」,其中又以「鬧天宮」「鬧龍宮」最精彩最出名!
趨勢教育基金會自2021年起由朱陸豪領攜學生徐挺芳,秦朗及戲曲學院師生共同製作了「東方神奇美猴王」一劇。以傳統「三鬧」——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為主,先於國圖演出,後展開征途,加上新舞台設計,新佈景,擴大規模於衛武營首演,又回到台北。去年改版聚焦「美猴王」,減去鬧地府部分,增加「二猴山」「八卦爐」二折,並遠赴新加坡演出,今年則前往日本橫濱。
我受邀撰寫「猴戲文章」。今天我們先不講戲,我們講講幾個「猴戲」的看點跟小故事。
「猴戲起源」。與京劇血緣較近,最早的猴戲應該是「清宮四大本戲」的「昇平寶筏」,這是崑曲,從唐僧祖父演起,孫悟空所佔部分不多。如今流傳下來的劇本,我僅看過「擒猴」「北餞」「激猴」三折,「擒猴」即大鬧天宮的「聚靈台」原型,「唱死天王累死猴」之說法也由此出現。「北餞」是尉遲恭送行唐僧。「激猴」為悟空與唐僧意見分歧,回到花果山,八戒與師父遇到妖怪,八戒來請,匡言激怒請回悟空。這路的猴戲崑曲中可窺探一二,老版安天會也繼承了些許。而京劇中最早的悟空戲大概有「安天會」「水濂洞」(悟空主角)「金錢豹」「泗州城」「搖錢樹」(悟空配角)其他多是後世編撰或地方戲移植,。要提一點,京劇有幾齣非悟空的猴戲,如「八仙鬥白猿」「白猿教刀」。
「人學猴」「猴學人」。這是京劇的行話之一,是南北方猴戲的藝術理論。「人學猴」好理解,如表面意思,演員模仿猴子型態,在台上有許多「動物性」表演,要保有野性,這是南派觀點。「猴學人」較難理解,可用「精怪化形」概述,即孫悟空本體是隻猴妖,是猴子去學人的樣態,這是北派觀點。有人認為「演員就是人不可能是猴,應該人學猴」也有人覺得「都能演如來佛祖了,演員本就演非人的東西」這兩派多年來各有論述,也互相影響,如今多是講究先「人學猴再猴學人」的兩層理論,兩者不可分割,可說是「俄羅斯娃娃」。
「流派」每個演員對「猴」又自有詮釋,北方講究「猴學人」北京的楊小樓楊派仙氣十足,李萬春李派宮廷味兒足,王者風範,李少春李派靈氣動人。南方「人學猴」有鄭法祥鄭派威嚴挺拔,恰如羅漢,又似大猿。蓋叫天蓋派與其子張翼鵬張派出手功夫好,舞台效果火爆。天津的小盛春小派活潑奔放,山東白雲明白派「巧」字當頭,人物可愛。北方崑劇郝振基郝派,古樸厚重。可謂是諸子百家,各領風騷。
「臉譜」,孫悟空與其他武生最大區別「勾臉」,不管演員臉型如何,在勾上臉後即是齊天大聖。細看不同版本,每家猴臉都有各自的元素,這是演員的「路數身份證」,通常一露臉,老戲迷一看就知道這隻猴是哪派的。如楊小樓有「七星八卦一口鐘」「五行四相一口鐘」兩種說法,郝振基被稱為「鞋子底」。李萬春「倒栽桃」李少春「反葫蘆」取自「偷桃盜丹」,鄭法祥的臉譜整臉金色,據說取材自廣州大佛寺的「鬥戰勝佛像」,口如大澤,臉很寬。小盛春的臉譜則勾了一塊類似「紅愛心」的色塊。這些臉譜都有的元素就是「毛紋」,彰顯孫悟空「猴子」的身份。有趣的是在「大鬧天宮」這齣戲中有一個講究「先勾粉眼窩,八卦爐後勾金眼窩——火眼金睛」。
「應功」。雖說「猴戲」是獨立的表演體系,但沒有人專門培養「猴戲演員」多是武生與武丑應功,最早老生名家譚鑫培也唱過。武生唱猴最早的當屬楊小樓的師父張淇林,而武丑唱猴最早多是配角戲「金錢豹」「泗州城」等,大概是翻的多,就讓武丑應功了。武丑真正唱悟空為主的猴戲是葉盛章。
「猴戲功夫」提到孫悟空不能少的就是功夫,孫悟空崑崙學道,十八樣武藝樣樣精通,一拔毫毛幻化無數小猴,最重要的是一根金箍棒,轉,耍,拋,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棍套」,與不同人打又各有方法,各有心意。孫悟空一身好本領養活了多少演員啊!在舞台效果上,武戲是一個重點,「猴」的描寫也趣味十足,抓耳撓腮,上竄下跳,吃桃飲酒,名家技藝更有獨門的「猴矮子」「猴拉拉」,猴戲看點之一就是「功」——「以功法表現人物」。
「猴戲賣點」為什麼猴戲能夠如此百家爭鳴?大概與上座率有關,觀眾很愛看,市場需求大。孫悟空這個角色從人物形象上在大江南北已經流傳百年,深植人心,可謂「東方超級英雄」,孫悟空與妖怪鬥智鬥勇,強大的實力使他能逗弄眾妖眾仙,整本書充滿笑聲,觀眾進場就圖一樂,孫悟空滿足了這點。而舞台效果上,有仙怪就能翻跟頭,大場面的武打特別容易安排,非人的前提下,孫悟空的想像空間大,大家都能演。有妖有怪有法術,兵器往上扔就對了,「出手」功夫得以施展。誇衣,制度衣,大靠,蟒袍各種行頭都能一穿,舞台形象豐富。又如看連續劇孫悟空的性格也隨著劇情改變,跌宕起伏。外行看熱鬧,能看到電風扇般的棍花,內行看門道功架和曲牌考驗演員。這種種特點使「猴戲」越來越叫座,逐步發展,越發紅火。
猴戲是我認為外行看京劇最好的切入點「武而有戲」許多不必言傳的看點,觀眾一看就懂,場面熱鬧,大家看得開心,看的專心。「除惡揚善」教育下一代,許多佛家慈悲思想也在其中,對威權的反抗,自由的意志也都在戲裡。引起眾觀眾興趣,引領觀眾深入才能穩住行業,猴戲我認為是當代的「京劇敲門磚」。今天先講了一些猴戲故事與猴戲看點,下回說戲,「看熱鬧探門道」我們下回再見!
📣9/7(六)、9/8(日) 美猴王大鬧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