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影音廣播

2017/09/28

藝文FUN輕鬆廣播專訪陳育虹

陳育虹以近作《閃神》及代表作《之間》贏得評審團讚賞,自七位傑出作家中勝出,主要在於她鎔鑄中西詩法所演練的微妙音韻,及多重指涉的意象系統

主持人:陳怡蓁(Jenny)
訪談人:【第四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得主 詩人陳育虹
首播時間:2017/9/23


| 簡 介 |

陳育虹
生於台灣高雄,文藻外語大學英文系畢業。旅居加拿大溫哥華十數年後,現定厝台北。出版詩集《關於詩》、《其實,海》、《河流進你深層靜脈》、《索隱》、《魅》、《之間》等;以《索隱》一書獲《臺灣詩選》2004「年度詩獎」;另譯有英國桂冠女詩人Carol Ann Duffy作品《癡迷》、加拿大文學女王Margaret Atwood詩選《吞火》。

榮獲2017第四屆聯合報文學大獎。


得獎感言 : 陳育虹:為了春日林間的花開
對於詩,我們鍥而不捨,到底追求什麼?


在另一篇談詩的文章中,我說詩必須是質子,在小體積中蘊藏大能量;必須是羚羊,有跳躍的想像,靈活的視角;是神射手,能一箭中的,字無虛發。詩必須是顯影劑,將抽象觀念,彰顯成六識感受得到的具象文字;是蜘蛛網,一種自成系統的透明連結,疏密有致,有空隙,也能捕捉。最後,詩必須是一枚蘋果,一個有機體,高密度的生命容器。這一切必須,最終,是為了碰觸一顆心。這就是詩的追求。


接到宇文正與王德威電話時,我正為翻譯中的一本詩集寫譯序:
「讓我動心的是他面對情愛,慾念,自我的真;是他超越俗世眼光,利害估算與道德二分法,往自訂方向直前的勇氣。他幾乎是虛無的,幾乎只在意當下,更像一匹孤狼,彷彿無懼無悔什麼都無所謂。但這只是表象。另一面的他隱密地在孤獨中咀嚼生命的種種悲喜;經歷,並通過了創作者必須承擔的,不同層次的考驗——感知的,記憶的,智性的,靈性的,自我的。一切可以如此殘缺,而完整。」詩,是一切殘缺的補償。


除了這些還要說什麼呢?我問莎弗。
……沒有我們就沒有唱和的詩歌
沒有詩歌就沒有春日林間的花開
為了春日林間的花開,我們必須詩歌不斷。這個獎,是頒給詩歌的。

謝謝聯合報。謝謝每一位評審。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請先查閱之前購買的簡訊
或輸入訂單之手機、email查詢

訂單手機號碼

or
訂單email

查詢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