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影音廣播

2016/07/29

藝文FUN輕鬆廣播專訪呂旭亞

藝文FUN輕鬆邀請榮格分析師呂旭亞來談談童話故事所富含的深層含意。
主持人:陳怡蓁(Jenny)
訪談人:呂旭亞
首播時間:2016/4/16


| 簡 介 |
呂旭亞自瑞士留學回台後,開授許多關於童話分析等心理學面向的課程,透過課程與大家分享關於童話故事內的深層含意。


童話故事其實不僅是講給孩童的床邊故事,無論是大人本身對於童話故事的理解,對於故事主角的再理解或轉化,再透過講述傳遞給孩童的內容,既而塑造出的世界價值觀感染孩童對世界的想像;此種長期以來透過眾人的再理解去口耳相傳的故事內容,其實都飽含人類的集體精神與意識,也因此與心理學密切相關,呂旭亞以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為例,故事主軸耳熟能詳的是─白雪公主被皇后忌妒美貌,最後在王子的拯救下得到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故事內隱含著皇后─壞皇后,衍生為壞繼母的議題。這議題從人物設定到故事情節值得探討得太多,為何童話故事內千篇一律的惡角以繼母為多?其實繼母象徵的是母親的陰暗面,在童話故事中,人物設定可能無法複雜多元,無法讓母親同時擁有良善與邪惡兩面,因此將良善與邪惡徹底二元獨立,於是好母親與壞繼母的角色誕生,以壞繼母為象徵去處理所有母親可能會有的負面情緒,甚至是忌妒孩兒的青春年華等。因此若用心理學角度解讀童話故事,會讓我們重新理解童話故事,與其背後可能帶給我們的影響。


呂旭亞也有些可惜地談道,僅管心理學在西洋童話方面研究甚多,對於東方、中國的童話故事卻相對缺乏;趨勢教育基金會本年度經典文學劇場【屈原,遠游中】即企圖以屈原的著作去分析屈原的心理層面,將其信念及內心情感的變化以展演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此外中國自古有許多著作,無論是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又或是經典文學作品,其實都富含許多神祇宗教意向,實在可為未來心理學多加研究之題材。


| 關 於 呂 旭 亞 |
國際分析心理學會榮格分析師,蘇黎世國際分析心理學院畢業,美國加州整合學院心理博士,實務專長:夢與象徵、榮格心理分析、表達性藝術治療。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請先查閱之前購買的簡訊
或輸入訂單之手機、email查詢

訂單手機號碼

or
訂單email

查詢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