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美猴王的武器與對手們 林小寶(林思璞)

悟空的敵人可謂千千萬萬,悟空率領一眾子孫應敵,每見一個敵人就得打一種靶子,真是「累死猴」!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鬧龍宮 林小寶(林思璞)

《鬧龍宮》各家名角自有詮釋,人物上這是悟空最瀟灑的時候,來去自如,調笑三界,保有野性。功夫上,這齣好戲把子豐富,有翻又打,情節緊湊亦富有幽默,是難得的好戲!
影音廣播
2016/07/29
藝文FUN輕鬆廣播專訪呂旭亞
童話故事其實不僅是講給孩童的床邊故事,無論是大人本身對於童話故事的理解,對於故事主角的再理解或轉化,再透過講述傳遞給孩童的內容,既而塑造出的世界價值觀感染孩童對世界的想像;此種長期以來透過眾人的再理解去口耳相傳的故事內容,其實都飽含人類的集體精神與意識,也因此與心理學密切相關,呂旭亞以童話故事白雪公主為例,故事主軸耳熟能詳的是─白雪公主被皇后忌妒美貌,最後在王子的拯救下得到幸福快樂的日子,然而故事內隱含著皇后─壞皇后,衍生為壞繼母的議題。這議題從人物設定到故事情節值得探討得太多,為何童話故事內千篇一律的惡角以繼母為多?其實繼母象徵的是母親的陰暗面,在童話故事中,人物設定可能無法複雜多元,無法讓母親同時擁有良善與邪惡兩面,因此將良善與邪惡徹底二元獨立,於是好母親與壞繼母的角色誕生,以壞繼母為象徵去處理所有母親可能會有的負面情緒,甚至是忌妒孩兒的青春年華等。因此若用心理學角度解讀童話故事,會讓我們重新理解童話故事,與其背後可能帶給我們的影響。
呂旭亞也有些可惜地談道,僅管心理學在西洋童話方面研究甚多,對於東方、中國的童話故事卻相對缺乏;趨勢教育基金會本年度經典文學劇場【屈原,遠游中】即企圖以屈原的著作去分析屈原的心理層面,將其信念及內心情感的變化以展演方式呈現在眾人面前,此外中國自古有許多著作,無論是口耳相傳的神話故事,又或是經典文學作品,其實都富含許多神祇宗教意向,實在可為未來心理學多加研究之題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