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影音廣播

2016/07/29

藝文FUN輕鬆廣播專訪李豐楙

透過劇場將平面的文學作品搬上舞台,對長期從事文學教學的李豐楙而言,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一件事。
主持人:陳怡蓁(Jenny)
訪談人:李豐楙
首播時間:2016/5/21


| 簡 介 |
本年度趨勢經典文學劇場【屈原,遠遊中】一直希望可以帶領民眾重新認識屈原,素聞李豐楙教授專精於《楚辭》研究,且長期致力於研究屈原與原始宗教的連結,有了李豐楙教授的加入,在本年度文學劇場的呈現上可謂如虎添翼。


李豐楙長期在校教授《楚辭》,當他思索該如何讓學生易於理解<九歌>的內容時,便規劃由學生挑選其中一首作品來作演出,透過演出讓學生更能模擬,進而體會詩詞內所要傳達的意境,學生也表示這是相當印象深刻的經驗。因此當以演出作為文學的再詮釋的行為被搬上正式的劇場演出,將平面的文字運用舞台及聲光效果、演員的肢體動作與台詞演繹,在與導演、編劇的討論下,透過模擬與想像,將文學作品或是屈原的思想具象,藉以體現屈原的精神,李豐楙說道「這對於我這教文學的人而言,簡直是夢寐以求的一件事,以前的我很難想像的」。主持人陳怡蓁也回顧第一年創作【東坡在路上】時,真的是一路摸索,非常企盼能夠製作出一齣讓民眾對蘇東坡的生平、哲學、作品有更深的認識,一方面又希望能以戲劇、舞蹈、音樂等多元的表演藝術形式來呈現其詩詞意境,進一步勾起觀眾的興趣。當時也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一路摸索迄今已經第四部作品,也逐步累積固定的觀眾群。本年度以屈原為主題,也是希望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屈原,並能進一步閱讀欣賞他的經典作品。提到屈原,自是會與端午節、粽子、划龍舟產生連結,李豐楙談到,有一傳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拯救投江的屈原不被蛟龍或江中魚類啃咬,所以將粽子投到江中;李豐楙認為,將粽子投到江中的行為或許與一種古代奉獻祭祀的方式有所關聯,將奉獻物火化稱作「燎」,將奉獻物埋在土裡稱作「瘞」,將奉獻物投入水中則稱「沉」。 當屈原投江後成為民眾所追思祭拜的對象,故將粽子投入江中祭祀他,像在台灣北投洲美的屈原宮,也是紀念水仙尊王─屈原投江以示明鑑的情操,也因為台灣四面環海,所以台灣自是有許多與水有關的民間信仰。陳怡蓁提到藉本年度規劃製作【屈原,遠遊中】這齣戲劇,真的不僅重新閱讀屈原的作品,在與李豐楙老師多次請教下,對於豐富的民間信仰更因此有進一步接觸的機會,所以真的很希望能將屈原的文學、人生遭遇,及與原始宗教之間的關聯分享給觀眾,這同時也是趨勢經典文學劇場的製作初衷,將文學透過不同的表演藝術形式傳遞給大家,並激發大眾對於文學及藝術的關注與愛好。


| 關 於 李 豐 楙 |
台灣雲林縣出生,曾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講座教授,於2015年七月退休。專長為楚辭、道教文學、中國道教思想、台灣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華人宗教,提出了東方「常與非常」的概念,也是國內少數同時具有道士資格的國立大學教授。

| 延 伸 閱 讀 |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請先查閱之前購買的簡訊
或輸入訂單之手機、email查詢

訂單手機號碼

or
訂單email

查詢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