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焦點文章論壇

2024/09/20

台日作家交流論壇之都會女力的自覺與轉身

2024台日作家交流論壇回顧:都會女力的自覺與轉身,對談人:日本作家金原瞳、台灣作家劉梓潔,主持人:吳佩珍
2024台日作家交流論壇週日上午以「都會女力的自覺與轉身」主題,由政治大學台文所教授吳佩珍主持;透過精巧提問,讓台灣作家劉梓潔與日本作家金原瞳各自分享了創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對於女性處境的細膩觀察,呈現都會女力的多重面貌。



疼痛的精神共感:《親愛的小孩》與《蛇信與舌環》
一開場,主持人敏銳指出兩位作家都曾以「疼痛」為主題進行創作。她觀察到,劉梓潔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的小說〈失明〉和金原瞳得到芥川賞的出道作《蛇信與舌環》,兩部初試啼聲、一鳴驚人的作品,所刻劃的都不限於肉身的病痛/疼痛,更涉及情感與精神層面。


小說《蛇信與舌環》中,熱衷於改造身體的女主角路易透過「裂舌」(split tongue)、刺青和性愛來感知疼痛。吳佩珍引述作者村上隆對本書的評價:「他說,這個小說裡頭的毒性還有魅力,其實都被這個芥川獎的教養都給包覆了起來。」


金原瞳坦言,自童年開始,她始終對於現實生活存在著某種「悖離感」,也因此,疼痛之於她是特別的——「唯有感受疼痛的時候,我才會覺得有跟當下有所連結。」她將疼痛書寫作為探索世界的路徑,也將這份期待寄託於女主角路易的生命。「寫小說對我來說,也算是讓自己跟現實連結的手段。透過書寫疼痛,讓我有根本性的理由去跟現實對接。」


劉梓潔表示,身為寫作新人的21、22歲,她選擇從自身的恐懼開始:「那時候我的近視已經來到了1000度、散光200度。身為一個想要寫作的人,很怕第一篇小說都還沒寫出來,我就失明了,所以就由這個身體感知下手去寫。」這份對於自己可能失明的憂慮及恐懼,促使劉梓潔安排小說女主角罹患眼疾,於治療眼睛的同時體驗與眼科醫師的狂戀,從中延伸到感情關係及追憶父親年輕時的秘密。


劉梓潔以〈失明〉得到獎金後做了什麼?她笑答:「我去做了眼睛近視雷射手術。」後來她又寫了另一篇作品〈雷射〉,跟〈失明〉一同收錄在小說集《親愛的小孩》,頗令人玩味。


日本作家金原瞳


打破僵固的標準規範:啤酒沫下的woman power
接下來,吳佩珍詢問兩位作家,面對當今台日社會對男女的雙標規範,她們如何看待女性自主權的挑戰?


劉梓潔從一段回憶開始說起。前幾年,劉梓潔在福岡與金原瞳有場對談,當時主辦書店提供咖啡或茶,金原瞳卻反問:「有啤酒嗎?」劉梓潔在旁隨即應和,「我也要。」造就了後來輕鬆氛圍的啤酒對談現場。


當時金原瞳的啤酒提議形同「衝破文學場合的規範」,劉梓潔說:「所謂的『做自己』,就是從這種日常細節慢慢累積出來的。」台灣社會往往會對女性喝酒加諸限制或期望,甚至賦予「附庸、服務、陪襯」的角色,這樣的文化讓劉梓潔不以為然:「喝酒就是自己想要、喜歡喝,心情好想喝。不用誰告訴我能不能喝,也不是為了陪誰喝。我們把這種心情匯集在小說裡,爆發出來的時候,就會形成某種『woman power』,女性角色的自主性。」


金原瞳則分享了日本社會的集體壓抑氛圍,「日本很容易被察言觀色這件事所拘泥。每個人都有自我意識與想法,卻必須一直讀空氣、迎合大家。我盡量練習不要過度察言觀色。」她提到,法國風氣自由,即使是高齡阿嬤也能打扮得非常龐克。不像日本,買化妝品前都得先偵測膚色、再被服務員推薦適合的色號。


金原瞳繼續說:「時代在改變,我覺得女性對於自我的主體逐漸有所察覺,開始覺醒了。雖然現在我沒辦法很明確地說,『我其實是很有自主性的。』但活到現在,我或許有辦法一步步去識別,哪些是屬於自我的慾望。所以我希望能夠將這些藩籬可以逐漸被打破。」


台灣作家劉梓潔


龐克的母性關懷:自主生育的女性陣線
吳佩珍接著詢問兩位作家,如何看待侷限於婚姻體制的生育?


金原瞳首先分享成為母親後的覺察:「生產之後,我很驚訝原來自己居然內心有潛在了這麼多『母性元素』。我以前都覺得自己應該不是這樣的人。」


她表示自己較無法接受「黏膩的人際關係」,不過,2011年她初為人母時,基於個人的育兒經驗完成長篇小說《母親們》,刻劃出三位具有邊緣特質、脫軌者般的母親形象。對此,金原瞳分享:「我在育兒時,有太多太多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所以想透過建立三位母親角色,讓她們觀察彼此,進而面對自身的課題、有所成長,而並不是讓她們團結面對環境。」


劉梓潔坦白,在32歲那年突然很想要生小孩,便對人工生殖醫學下了好一番功夫,訪問醫師、在生活中田野觀察身邊朋友面臨的生育抉擇,最後寫出《親愛的小孩》,探討台灣社會對單身女性生育自主權的限制。


她提到在台灣,經濟無虞的未婚人士不得進行人工生殖,也不能夠領養。必須是已婚夫妻其中一方被診斷為不孕,才能接受精子或卵子的捐贈、進行人工生殖。「當我回來寫小說,就想回到比較自然的方式。」


劉梓潔在〈親愛的小孩〉刻劃一名女性透過城市性愛冒險去獲得精子,成為單親媽媽的歷程。在〈禮物〉中則讓一名普通家庭出身的傳統女性,經歷某種「被欺騙、被背叛」的代孕經驗,卻運用高額報酬出國進修,成為職場女強人。劉梓潔指出,「生育這件事情,不只是生小孩而已,它代表著女性不同的選擇,甚至是對自己人生規劃的一種象徵。」


此外,讀過女校的劉梓潔,提到了女性之間油然而生的「陣線感」。她在作品〈小芝〉裡,有個女生潛入男友的電子信箱,發信給歷任前女友宣告.自己是元配了,「沒想到那些女性們丟回來的群組信,全都在咒罵那個男生。」從劉梓潔的觀點來看,後宮爭寵已是一種陳舊古老的思想,「站在李昂、陳雪等前輩為我們累積下來,具有女性自覺的文學基礎上,應該要再往前再踏出一步才對。」


活動尾聲,劉梓潔對金原瞳真誠地說:「希望下次再見面的時候,金原小姐可以是一個龐克的樣子。希望過了幾十年,金原小姐真的可以成為一個龐克阿嬤,不在乎外界的眼光。」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