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焦點文章專欄

2025/08/27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鬧龍宮 林小寶(林思璞)

《鬧龍宮》各家名角自有詮釋,人物上這是悟空最瀟灑的時候,來去自如,調笑三界,保有野性。功夫上,這齣好戲把子豐富,有翻又打,情節緊湊亦富有幽默,是難得的好戲!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鬧龍宮 林小寶(林思璞)

猴戲有「三鬧」一說——鬧龍宮,鬧地府,鬧天宮,又名《孫悟空大鬧乾坤》,指的是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前力壓三界的事蹟。這三齣戲是猴戲的核心,各有特色,單演精彩,連演更是火爆,而「鬧龍宮」是這個系列的頭一齣,也多是如今連台悟空戲的起始點,一切故事由此開啟。

《鬧龍宮》一劇又名《水簾洞》、《龍宮借寶》等,南北皆有此戲。在南方,《鬧龍宮》甚至比《鬧天宮》更常上演。此劇我略分成「路子」「把子」「猴子」三點來講,因為版本太多,各有優缺,實難以取捨,故不能像以往一樣的寫法,只能分點解構,掰開揉碎,讓大家細細品味。也講講幾個很有特色的片段,看過熱鬧更深探門道。


路子

剛剛提過這齣戲南派北派都有,北方郝振基,楊小樓都唱過,楊的同門尚和玉唯一一齣猴戲就是《水簾洞》,後輩「二李」李少春,李萬春也都唱,更曾以此戲打對台。京城之外,武漢「出手大王」郭玉昆力創獨門「寶劍入鞘」,傳人桂漢慶靠這齣拿下第一屆電視大賽金獎。新張派主打「一身四絕」,「雙圈,旗,錘」同時耍,更有「耍鞭」,山東白雲明大刀,槍,雙刀,拋接自如。天津董文華融會貫通,集各家之長。

在劇情上最精簡的僅「龍宮借寶」一場而已,最長的是天津董文華的四幕版本「結拜餞別」,「悟空探海」、「龍宮借寶」、「大開打」,以董版來講,劇情講述牛魔王前來拜會,兩人結拜,在東海邊餞別,悟空入海遇龜蝦二將,至龍宮借寶,使各類兵器。後激怒龍王,牛魔王接應,雙方水陸大打出手。


把子

原著裡孫悟空到龍宮借寶,龍王先拿出大桿刀,悟空不會;又抬出三千六百斤鋼叉,悟空只說「不稱手!不稱手!」嫌輕再換;七千二百斤的方天畫戟依舊說輕,最後才拔了定海神針。東海龍王對其他三位龍王在原文裡道「......獻鋼叉嫌小,奉畫戟嫌輕;將一塊天河定底神珍鐵,自己拿出手,丟了些解數......」這在舞台上就有了做文章的空間,並非人人都知道什麼是「鋼叉畫戟」,改成「大刀大錘」、「短鞭長槍」也無不可,反正「不稱手」。


猴子

這時的孫悟空剛從崑崙山回來,一身本領,社會經驗卻不足,可以說是「拿大砲的小孩」。在舞台呈現上得保有幾分「野性」,與後來「齊天大聖」的威風不同。這時候不用太多貴氣,他是「山大王」,一個世外桃源的猴王,一舉一動的「猴樣兒」很是關鍵。但雖說保有野性,可經菩提老祖傳道,也已不是單純「石猴」了。這齣戲算是個過渡期,是「齊天大聖」樹立形象的過程,標誌性的「金箍棒」象徵就在這時候獲得。該怎麼詮釋?對演員來說挑戰很大,「人╱猴比例」非常難拿捏。


精彩片段

南北好手各有所長,我們照著故事時序來說,穿插各版本。

先講天津董文華的「拜別」。董文華號稱最後一位猴王,最早是跟天津本地的小盛春學猴,後來拜在北猴王李萬春門下,也吸收李少春的技藝。他在「拜別」一段,安排了一段【快板】,又脆又亮,字字鏗鏘,其中的「墊字」巧妙,增加節奏感不說,更讓人聽得神清氣爽,把猴頭的「烈」與「興奮」給展現出來。——閒庭信步來到東海,一亮猴相朝右望去,左腿一踹,收腿剎那下蹲轉圈,朝上一笑,招手拜別,腿走獨門「猴矮子」。這套功法不同於「丑角矮子」,它是「半蹲著」,如同坐在板凳上,上身不動,兩隻腳啪躂啪噠往前走,模仿猴子的身形,董文華幾個轉身招手,猴相十足,真是活靈活現!

走到下場門口,突然想起什麼,再使一個獨門的「猴拉拉」——右手右腳在地,左手後勾,左腿打直,身子側向觀眾,如同一張大網展開,往前跳。拉開山膀再唱一句「望大哥到東海去打接應」,亮「變形栽錘相」,轉身二次亮相,飛腳片腿側空翻,雙手抱腿單腳轉身,雲手,左腿後掃,左臂內劃,亮猴相,再一招手,又變回那閒庭信步的樣子,直奔龍宮而去。——董文華每個版本都有所差距,我講的是1990年香港實況。

「探海」一段悟空偶遇蝦將龜帥,他二妖還有名有姓:「蝦米槍」「王老八」。這段載歌載舞,描寫「悟空到龍宮的路程」,一路上與二妖嬉戲,逗弄他們。身上翻飛,嘴裡頭的曲牌卻不能斷。三人的身段有時同步,有時分化,【折桂令】中三妖相互呼應,一同飛起,一同滾地。對孫悟空來說,這是他的「引路妖」,只能耍耍他們,不能真打出火氣。悟空玩膩了就闖進龍宮,二妖只得苦苦追趕。這兩妖必須是頂好的演員,能翻能摔是基本,有哏更重要,還需不油膩,把這兩個呆呆的角色演出一副可愛,襯托著孫悟空,三個人就能吸睛。

「龍宮」這段,我用白雲明來講。龍宮眾人上場,孫悟空竄身進宮,不管蔑視,一扯龍王鬍鬚,他人還未回神間,已然坐上椅背。雙方寒暄,一句「特來拜望龍君」,悟空右腳一掃龍頭,回位翹起二郎腿,聽說擺宴,唱起曲牌。先是從椅背落到椅面,又跳上桌面,滾下桌來一踹蝦將,跳過桌子再打龜帥,從後方直接跳過椅背,往前一滾,又打二妖,回座還是翹腳。龍君知悉來意,命人抬出大刀,悟空上手一拋一接,先是打量,又用手秤一秤,耍起大刀,虎虎生風。這段大刀講究「嘗試」,不同於一般武戲的刀花「威猛」,要凸顯「輕盈」,有許多亮相與出手的功夫,與文武場配合得當便好看。

大刀不稱手,龍王太子願用寶刀與悟空比試。太子雙刀應敵,悟空赤手空拳。太子一刀砍去,悟空一身銅皮鐵骨哪怕他砍?嘎吱窩一夾,奪去白刃。兩人變為單刀對敵,悟空輕鬆自在,太子卻備感壓力,一刀砍去,竟找不到悟空,悟空一拍龍背,接著打!太子砍向悟空,美猴王一跪,壓住刀刃,還挑釁太子,抓住龍腿一擰,太子扭到了。太子還不死心,猴王膝蓋一夾,雙刀到手,一支扔給蝦將,另一支立在臺口,抓緊時機,飛身一踹,不用踹出去的左腿,在下的右腿內側一勾,飛向龜帥,頭一回合龍宮大敗。

龍王二太子不服,拿起長槍直指悟空,悟空以手示意「要打嗎?」走上前去,一拍槍頭,第二回合開打,悟空依舊赤手空拳,龍老二手中槍越扎越快,悟空翻滾躲避,坐在地上,龍老二遲遲難以近身,卻被悟空抓住槍頭,龍老二急忙抽回,前者順勢起身。絕活來了!龍老二雙手抓槍,往前遞出,悟空竟從人與槍之間的小縫跳了過去,還是老招,膝蓋一夾,長槍落地,龍老二還想再戰,悟空意興闌珊,順手打跑。

龍家老三是條母龍,龍女一看二位兄長敗下陣來,拿起手中小槍也刺了過去,悟空用腳一勾地上長槍,第三回合開打,兩人對槍,站開亮相,悟空前拋後接,又換成前拋轉身接,第三下拋是調轉槍頭,第四下跨腿接槍,順勢翻身亮相,短短幾秒四次出手,白雲明真不愧猴王!悟空架住龍女雙槍,興致高漲,抓耳撓腮,齜牙咧嘴,嚇得龍女直往後退,眼見悟空七歪八扭搔首弄姿,邊扭邊走,龍女火冒三丈,露出破綻,悟空一拍肩膀,又是一嚇,龍女不敵,也敗下陣來。

換「蝦米槍」「王老八」二人上場,也是不敵,這段把子我不細說,太多有意思的地方了,如悟空與蝦將對陣,先是緩慢,驟然加快,殺個措手不及。輪流絆倒二人,龜蝦二人互相推託不敢上前,悟空槍打烏龜鼻,悟空打不破龜殼,將王老八給打翻過來,更有以槍轉刀的神技!這段必須進場看才能體會奧妙!

龍王一見悟空來得厲害,想出一招,東海有根「定海神針」重一萬三千五百斤,悟空怎麼可能拔起?讓他知難而退,送走瘟神也就是了。眾人來到東海,悟空一看太大隻,唸出學來的「縮小咒」,鐵棒飛入手中,悟空一掂量果然稱手,興奮得耍起棍花,又急又快,真如同電風扇似的,一條棍上下翻飛,光影閃閃,叫人大氣不敢喘一口,伴隨鑼鼓,飛腳亮相,還拍腿扭屁股!真是美極了。

——後頭開打每家不同,我就不表,趨勢版有可愛的彩蛋——我賣個關子,等大家進場看了。



這齣《鬧龍宮》如今少見於對岸舞台,一年不見幾回。各家名角自有詮釋,人物上這是悟空最瀟灑的時候,來去自如,調笑三界,保有野性。我很喜歡這時期的悟空,沒有太多壓力,自由自在。功夫上,這齣好戲把子豐富,有翻又打,情節緊湊亦富有幽默,是難得的好戲!「趨勢版」中秦朗功夫已然成熟,又有復興劇團強大陣容相助,更添精彩,比「白雲明版」加上了「雙錘」「槍」兩樣,更有舞台機關助陣,表現手法越發豐富!單是《鬧龍宮》一折就值得!後頭的《鬧天宮》更是重頭戲。

說了那麼多還是希望大家能進場看戲,「朝聖」一看猴王,也是妙極!今天的「看熱鬧探門道」到此為止,我們下回再見!



🐵🐵🐵2025《東方神奇美猴王》🐵🐵🐵

| 臺中
8/23(六)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8/24(日)14:30 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 臺北

8/30(六)14:30 臺北國家戲劇院
8/31(日)14:30 臺北國家戲劇院

演出全長 | 全長約160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字幕語言 | 中、英文
建議年齡 | 5歲以上


◎敬老票5折優惠 ◎愛心票及陪同者一人享5折 ◎青年席位五折自由座 ◎學生票享6折優惠
◎各大超商購票一樣給力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