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焦點文章文學

2016/08/03

陶淵明【歸園田居】賞讀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按語】

〈歸園田居〉共計五首,每一首皆膾炙人口。這組廣為人知的五言詩,是陶淵明於晉安帝義熙二年春天(406年)的作品,也就是辭去彭澤縣令,歸田隱居的第一年,時年四十二歲。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此詩開篇即說出隱居的緣由,以天性對山林的愛好出發,將仕途比喻為塵網,表明離開從小親近的大自然,去追逐庸庸碌碌的世俗名利是多麼違背他的本心。這裡指的「三十年」,是舉其成數而言,詩人對這三十多年來的人事蹉跎,深感後悔。他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稱自己就像籠子裡的鳥般懷念山林,像池塘裡的魚般思念過去的湖水。直到今日,終於再度回到嚮往已久的田園,住宅周圍有十餘畝的田地,還有幾間草屋,以及前後院的榆柳、桃李,更能見到遠處村莊依稀升起的炊煙。詩人透過近景、遠景的描寫之後,再從視覺擴及聽覺,既有戶外的狗吠、雞鳴,更回到無聲的室內,以「無塵雜」襯出「有餘閑」的氛圍,組織起他親身體驗的田園生活。更於最末總結道:「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既是回應先前的羈鳥池魚,更暗指那個誤落塵網中的自己,終於得到了自由。這樣的妙喻不但展現了詩人的自在灑脫,更喚起千百年來無數讀者的共鳴。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然而復返自然,回到田園以後,一切就順心如意嗎?〈歸園田居〉其三,這首節奏明快,令人朗朗上口的短篇,道出了田園生活的現實層面。首句「種豆南山下」指出耕種之必要,可惜努力後的結果,竟是「草盛豆苗稀」。面對自然所帶來的損害,詩人的付出,未必有如期的收穫。為了維持理想,每天從大清早忙到晚上,才得以乘著月色肩扛鋤頭回家。農家的生活是刻苦且實際的,不容詩人有一絲懈怠。緊接著下句「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寫的是實景,也暗藏寓意。如同蘇東坡對此首詩的評語:「以夕露沾衣,可見違其所願者多矣。」然而,無論實踐理想的這條道路,是多麼的不好走,會遭遇到多少阻撓,陶淵明都不以為苦,即使衣服皆為露水沾濕了,只希望能不違背自己最初的心意。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隻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歸園田居〉第五首,一開始陶淵明便寫自己策杖遠行而還,宣告為這組詩的終篇。詩人在此化用了屈原〈漁父〉的典故:「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表示這趟旅程,雖然崎嶇難行,但隨遇而安,更有清澈的溪水,清洗污濁、疲憊的雙腳。而自然當中這種閒適自在的心境,也不知不覺帶進了村莊。詩人回家後,漉酒殺雞,邀左鄰右舍一同歡聚,即使太陽下山,依舊點起柴薪取代蠟燭,繼續開懷暢飲,只可惜夜晚太過短暫,轉眼就天亮了。「歸園田居」不僅僅是返回自然,更是重新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陶詩之所以動人,即在此處。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