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焦點文章文學

2016/08/03

陶淵明【移居二首】賞讀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按語】

晉安帝義熙四年(408年),陶淵明於尋陽城附近的上京舊宅遭遇大火,不得已只好暫時住在門前的舫舟上,直到義熙六年(410年),才搬到位於尋陽城外的南村,而〈移居〉二首詩便作於此時。陶淵明藉著詩句說明了移居的原因,以及對新居的期許。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兹役。弊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此詩首句即表達了詩人移居的原因,並非此地的房舍美善,而是為了這邊的「鄰人」才有此決定。以前陶淵明就聽聞,南村有許多心地淳樸的「素心人」,便一直想與他們親近。懷著這樣的想法很多年了,今日終於搬了過來,期待與這些鄰居們一起朝夕相處。正因為詩人重在求友,儘管房子簡陋,但只要能容下一張床席就夠了。而移居之後,居住在附近的顏延之、龐通之、殷隱等文士,便時常過來拜訪,大家高聲談論著往昔的史事,拿出新奇的文章一同欣賞,有什麼不懂之處,就一塊分析討論。最有趣的是,詩亦到此戛然而止,以文會友的生動情景,給人回味無窮。〈移居〉二首平淡雋永,語言清新樸素,日本漢學家近藤元粹便高度評價道:「古樸而其中豐腴,是陶詩之所以不可企及。」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兹。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第二首〈移居〉,陶淵明寫自己與鄰居們出外郊遊。在春秋佳節,登高賦詩,經過彼此門口互相打聲招呼,剛好有酒的話,就一同暢飲。農忙的時候各自幹活,閒暇時想到彼此,就即刻穿上衣服去尋訪。詩人描寫自己與朋友之間的情誼,雖然只用「說說笑笑沒有厭倦」來一筆帶過,但卻呈現出彼此之間,坦率真摯的一面。詩的最後,陶淵明總結在南村的生活:住在這的好,是道理所說不盡的,因此又何必輕易地離開這裡呢?詩到此處,轉為自勵,體悟人的衣食生活本來就該靠自己努力,而認真耕作的話必然會有所收穫。其「力耕」的精神,承襲自曾祖陶侃「性儉厲,勤於事」的家風,而「不吾欺」表示他定居南村的決心。寫作〈移居〉時,陶淵明並不知道這些素心人,未來將一個個離開他,到京師為劉裕效力,獨留他一個人在南村,繼續為理想而堅持。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