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AI機器人魔法營

今天的一小步,實踐未來的一大步!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金鑣黃天霸-天霸戲 林小寶(林思璞)

「天霸」何許人也?「金鑣」又是何寶貝?跟著【看熱鬧 探門道】一起探看「天霸戲」!
真劇場京選.金鑣黃天霸

真劇場京選 強強聯手 精彩無限,《王老道捉妖》X《失子驚瘋》X《惡虎村》X《連環套》
焦點文章文學

2016/08/03
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二】賞讀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按語】
此詩寫於晉安帝元興二年春天(403年),共有二首,是陶淵明第三度在家躬耕的懷古之作。時年三十九歲的詩人,有了前兩次隱居失敗的經驗,此番他的決心更加堅定了。
詩一開頭,就提到至聖先師孔子的遺訓:「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孔子認為,君子就算親自去種田,也難保不會餓肚子;但努力學道,就能享有俸祿。因此君子只擔憂學不到大道,不用擔心貧窮。陶淵明對此並不贊同,認為孔子所追求的大道,令人瞻望且難以企及,不能只顧理想,而不顧現實生活,於是轉而立下躬耕自食的心願。此時,詩人一心想回歸田園,因而從農家的角度發聲。他在田園看到的一切是如此美好,遠風徐徐吹過平野,秧苗也長出鮮嫩的綠芽,還沒去想著歲末的收成,光是當下的農忙,已經夠讓詩人開心了。
「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為全詩的關鍵,道出陶淵明心底的懷古之意。「問津」是指求道之人來訪相問,出自《論語》微子篇:「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孔子只是詢問渡口在哪,卻招來隱士們的批評,更勸說子路離開孔子,和他們一起「辟世」隱居算了。「問津」一詞,曾多次見於陶詩,比如〈飲酒〉的「終日奔馳走,不見所問津」,以及〈桃花源記〉最末句「後遂無問津者」都有詩人的寄寓在其中。只是陶淵明顯然站在隱士的立場,對孔子這類不願耕稼,只顧張口的「問津者」是有微詞的,他更欣賞那些自食其力的隱士。此時的陶淵明,並不希望那些官場中人來打擾他,只想和農人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只是陶淵明沒想到的是,時隔一年,他再次出仕擔任鎮軍參軍,隨同劉裕討伐稱帝的桓玄。那時他依舊無法放下救世濟民之志,再次為了那遠邈難以抓在手中的理想,投身於時代更大的動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