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AI機器人魔法營

今天的一小步,實踐未來的一大步!
專欄【看熱鬧 探門道】金鑣黃天霸-天霸戲 林小寶(林思璞)

「天霸」何許人也?「金鑣」又是何寶貝?跟著【看熱鬧 探門道】一起探看「天霸戲」!
真劇場京選.金鑣黃天霸

真劇場京選 強強聯手 精彩無限,《王老道捉妖》X《失子驚瘋》X《惡虎村》X《連環套》
焦點文章文學

2016/08/03
陶淵明【讀山海經】賞讀
【按語】
此組奇思妙想的詩作,應寫於晉安帝義熙四年(408年),主要是依據第一首所描寫的屋外情境,以及自在安逸的氛圍,判斷此詩寫於陶家遭遇大火之前。《山海經》保存了古代的許多神話,以及海內外的山川異聞,詩人的好友顏延之在<陶徵士誄>中,就形容他「心好異書」。此組詩即為淵明觀覽《山海經》的心得,將《山海經》當中的記載,化為詩歌,並從中表達他的疑問與讚頌。
其一
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迴故人車。
歡然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此詩為〈讀山海經〉的第一首,猶如全篇的序詩,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孟夏時節,草木環繞著草廬茂盛地生長。「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詩人以鳥兒自況,是陶詩常見的象徵手法,如同鳥兒歡欣有託身的棲所,詩人亦喜愛現在所居住的草廬。就連原本所擔憂的隱居耕種之事,現在也逐漸安定下來,每日農事忙完後,就能回家讀書。而他家門前的巷子因簡陋狹小,大車難以通行,所以即使有故友乘車來訪,也不得不掉頭回去。在這個無人干擾的地方,詩人自得其樂地讀書喝酒,或是到田裡摘些果菜。而愜意的生活還不僅如此:「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更流露閱讀環境的自然清新。宅裡的東窗,是詩人最常倚靠的地方,同時也是他最喜愛的讀書地點。此處他泛覽《穆天子傳》、流觀《山海經》等奇書,正與「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性格相契合。正因為詩人讀書不是為了鑽研道理,也不是為了其他功利目的,而是純粹享受閱讀的趣味。當詩人徜徉在那古往今來的宇宙神話,品讀自己喜愛的異聞妙事時,能不感覺到快樂嗎?整首詩予人一種「耕讀之樂樂無窮」之感,詩人閱讀時的神彩,頓時躍然於紙上。
其九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傾河焉足有?餘迹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此詩為〈讀山海經〉第九首。夸父追日,一直追趕到日落之處的「虞淵」,兩者還分不出勝負。擁有偉大神力的夸父,此時渴了,到黃河與渭水邊喝水,可是就算把兩條河的河水都喝光,又怎麼足以解渴呢?他想到北邊的大湖去喝,但還未走到就渴死於路上。而陶淵明如此詳細地將這篇神話,轉化為詩歌的形式,就是為了導引出全詩的末句:「餘迹寄鄧林,功竟在身後。」這是個讚頌之辭,陶淵明所看重的,即是夸父追日的志氣。這種志向不是常人所能擁有的,不論夸父是有所為而為之,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努力追求理想的他,終究是失敗了,而夸父的餘骸則化為一座森林,遺澤大地、滋育萬物。詩人在此寓意夸父的志氣終將流傳千古,引導後代的有志之士,勇敢地朝他們的理想奔去。
其十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
此詩為〈讀山海經〉第十首。詩中提到兩則神話,其一是精衛的故事,精衛原為炎帝的小女兒,卻不幸溺死於東海,化為「精衛」鳥,但此鳥卻時常銜來微小的樹枝,立志要把東海填平;其二是刑天的故事,刑天與天帝爭奪帝位,卻為天帝砍斷頭顱,葬在常羊之山。但刑天不服輸,以雙乳為雙眼,以肚臍為嘴巴,操持著「干戚」而舞蹈,維持著勇猛的鬥志。「干」即為盾牌,「戚」即為斧頭。而陶淵明將精衛和刑天並列在一起歌詠,是因為兩者「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意指他們同屬萬物,在世時沒有什麼憂慮,死去之後亦執著無悔。所以當詩人讀到精衛與刑天的神話時,以往那個滿懷抱負的自己,不免重新被激勵起來,即使窮困不得志,即使形體總有一天消散,依舊要為心中的那份理想,不停地奮戰下去。只是他仍不免疑惑,終究這會不會只是徒勞無功一場?就像末句所言,精衛和刑天雖抱著昔日的雄心壯志,但真的能等到實現理想的那一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