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焦點文章文學

2016/08/03

陶淵明【閑情賦 並序】賞讀

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初張衡作〈定情賦〉,蔡邕作〈靜情賦〉,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閑正。將以抑流宕之邪心,諒有助於諷諫。綴文之士,奕代繼作。並固觸類,廣其辭義。余園閭多暇,復染翰爲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夫何瓌逸之令姿,獨曠世以秀群。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於傳聞。佩鳴玉以比絜,齊幽蘭以爭芬。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褰朱幃而正坐,汎清瑟以自欣。送纖指之餘好,攘皓袖之繽紛。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曲調將半,景落西軒。悲商叩林,白雲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鳴絃。神儀嫵媚,舉止詳妍。


激清音以感余,願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結誓,懼冒禮之爲諐。待鳳鳥以致辭,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願在衣而爲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爲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髮而爲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願在眉而爲黛,隨瞻視以閑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粧。願在莞而爲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爲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爲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爲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爲扇,含淒飈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爲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而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考所願而必違,徒契契以苦心。擁勞情而罔訴,步容與於南林。栖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餘陰。儻行行之有覿,交欣懼於中襟;竟寂寞而無見,獨悁想以空尋。斂輕裾以復路,瞻夕陽而流歎。步徙倚以忘趣,色慘悽而矜顏。葉燮燮以去條,氣淒淒而就寒。日負影以偕沒,月媚景於雲端。鳥悽聲以孤歸,獸索偶而不還。悼當年之晚暮,恨兹歲之欲殫。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颻而不安。若憑舟之失棹,譬緣崖而無攀。於時畢昴盈軒,北風淒淒。耿耿不寐,眾念徘徊。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於素階。雞斂翅而未鳴,笛流遠以清哀。始妙密以閑和,終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託行雲以送懷。行雲逝而無語,時奄冉而就過。徒勤思以自悲,終阻山而滯河。迎清風以祛累,寄弱志於歸波。尤蔓草之爲會,誦邵南之餘歌。坦萬慮以存誠,憩遙情於八遐。


【按語】

此賦為陶淵明早年的作品,標題〈閑情賦〉的「閑」通「嫻」,有文靜幽雅之意。賦中描寫詩人對一位女子的思念,以及失去她的苦痛。然而這樣一篇發自誠摯情感的言情之作,卻遭來《文選》的編者蕭統「白璧微瑕」的批評。後世之人更為了替陶淵明開脫,而認為此篇別有感懷晉帝的忠臣孤憤在。然而細看全篇,便知香草美人的寄託之說,實不可能。賦前有一段自序,說明自己是根據歷代「情賦」的傳統,指這些作品最終都收斂肆意的文辭,而標榜淡泊,同樣的〈閑情賦〉雖然起於放蕩的情思,但最終也將回歸雅正,將用來抑制邪心,相信能達到委婉規勸的功效。雖然陶淵明如此聲明,然而篇中所思念的人究竟是誰?全篇雖沒有明說,但〈閑情賦〉很可能正是懷念元配程氏的悼亡之作。


此篇賦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即是「十願十悲」一段。陶淵明突發奇想地希望成為女子身上的十件事物,從衣領、束帶、髮膏、粉黛,以致於莞草編成的席子、絲綢做的鞋子、白天的影子、夜晚的燭光,甚至是一把竹扇、一棵梧桐也罷。如此纏綿的情思在陶淵明之前,從未有其他男性詩人,於作品中如此委屈自己,只願陪伴在所愛的人身邊。又其中的「化為鳴琴」是十願十悲的最後一願,意指「我願成為一棵梧桐,做成妳膝上的鳴琴,但悲嘆快樂的盡頭卻是如此深的傷痛,妳終於將我推開,再也不願意彈琴了。」而這樣一位令詩人朝思暮想的女子,在賦的開頭即是以彈琴登場,她的出現令陶淵明感慨道:「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長勤。同一盡於百年,何歡寡而愁殷。」人生雖然庸碌苦短,但只要能和「她」白頭偕老,就不會再感到憂愁了吧。


只是陶淵明終究與這名女子天各一方,所以在賦的後半段,只見他寫道:原本比翼雙飛的鳥兒,如今卻孤獨歸來;走獸還在四處尋找牠的配偶,還不願回到窩裡,悼亡之意甚為明確。詩人更哀傷自己盛年已過,恨此生就要這麼結束了,唯有精神恍惚不安,想在夢中一直跟隨著她。因而,陶淵明在此賦的最末,半夜從夢中醒來,面對滿天的繁星、淒冷的北風,承受著相思的煎熬,難以入眠的他,在天亮前聽到了不可思議的笛聲。起初笛音細密美妙,雅正平和,怎知演奏到最後,卻是嘹亮且蘊含了極度的悲摧之情。詩人猜想自己日夜思念的那名女子,肯定就在不遠處,託付天上的行雲快將情意傳達給對方。無奈行雲默默流逝,毫無幫助,唯有增加思念的痛苦罷了,終因山河的阻隔而無法相聚。


這樣令陶淵明悲痛思念的一個人,既只能於夢中相見,夜半才聽聞她的笛聲,卻又轉眼之間相隔了千里山河,顯然這名牽動詩人心緒的女子早已不在人世了。因此〈閑情賦〉當作於晉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年)之後,即原配夫人程氏過世那年,陶淵明時年三十歲。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