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影音廣播

2016/07/20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5

在二十世紀的中文文學體系之中,「戰爭」與「抵抗」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重要主題。那個時代的詩人如何面對國家的動亂與危亡時刻,又如何將抒情詩作為表達個人立場與心性的重要管道?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第五講

主題:防空洞裏的抒情:馮至,何其芳,穆旦

在二十世紀的中文文學體系之中,「戰爭」與「抵抗」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重要主題。那個時代的詩人如何面對國家的動亂與危亡時刻,又如何將抒情詩作為表達個人立場與心性的重要管道?在此以曾經經歷抗戰時期的三位詩人來作為觀照的對象。


何其芳早期詩風夢幻、唯美,但在抗戰爆發之後產生了巨大的蛻變,轉而以詩歌創作表現群眾的力量,更在加入共軍部隊、會見毛澤東之後與革命緊密相連。然而何其芳終其一生卻都沒能擺脫孤獨與負罪感,在追尋與追尋不得之間掙扎糾結,恰恰是這種糾結,成就了何其芳獨特的抒情性。


馮至被魯迅舉為中國當代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他代表了1949年以前中國新詩創作的高峰,將呢喃、唯美式的抒情提升到哲思的高度,向宇宙真理敞開。但也是在抗戰爆發以至於國共裂變的時期,馮至逐漸有所改變。1946年聞一多等人被國民黨暗殺,馮至為此憤怒,政治立場亦轉為投向共產黨。


穆旦則是在戰爭裡成長的詩人,曾經在滇緬邊界艱險的環境中親身參與對日抗戰,詩風也因此變為沉鬱複雜,以絕對不安穩的文字,呈現了那一代人在戰爭、毀滅的陰影之下的躁動和不安。然而這樣一位天才詩人卻在共產黨執政之後受到政治鬥爭,其詩歌生命可說在1949年之後即告一段落。


三位背景各異的詩人,卻在歷史的某一關鍵點上殊途同歸,但他們也都為了自己的政治選擇而付出代價,令人惋惜感嘆。

參考閱讀:
馮至:《十四行集》選讀(1-12、16、21-27)、〈蛇〉、〈南方的夜〉、《伍子胥》
何其芳:《預言》選讀(〈預言〉、〈休洗紅〉)、《夜歌和白天的歌》選讀(〈解釋自己〉、〈叫喊〉、〈北中國在燃燒〉)、〈回答〉
穆旦:〈野獸〉、〈防空洞裡的抒情詩〉、〈祭〉、〈蛇的誘惑〉、〈在曠野上〉、〈五月〉、〈被圍者〉、〈神魔之争〉
David Wang, 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chapter 3
張松建:《抒情主義與中國現代詩學》選讀(2、3、7章)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 課 程 介 紹 |

本課程為白先勇文學講座103學年度上學期課程,共13講次,為包含教師講授與學生報告、討論之研究所課程。
本課程探討中國知識分子、文人、藝術家面對民初以來歷史風暴所作的種種選擇,尤其著重革命、啟蒙傳統之外,「抒情」成為想像與實踐現代性的可能與不可能。 課程中介紹現代「抒情傳統」的脈絡,討論中國與西方抒情論述的洞見及不見,並且探問「抒情批判」對當代中國與華語語系人文研究的關聯意義。


| 授 課 教 師 介 紹 |
王德威,畢業於台大外文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現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並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研究領域包括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理論、晚清小說與戲曲、殖民與現代台灣小說等。代表作有《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抒情傳統四論》、《後遺民寫作》等。


| 關 於 白 先 勇 文 學 講 座 |
白先勇先生本人的創作,遍及小說、散文、劇本、參與並推動舞台劇、電影、電視劇、崑劇之演出製作,文藝成就跨越領域。
趨勢科技文化長同為台大校友陳怡蓁女士,為表達對於白先勇先生之尊崇,特別捐助台灣大學設立「白先勇文學講座」,邀聘國際素負聲望之重要學者到台講學,持續為台灣文學研究打開新的扉頁。自2009年開始進行課程講座,已陸續邀請國外重要文學學者或作家至台大擔任講座或擔任專家、駐校作家,以提昇台大文學院之學術水準及嘉惠學子。過去陸續邀請了葉維廉、李歐梵、馬悅然、李渝、藤井省三、川合康三等知名學者專家,白先勇先生亦親自教授多個學期的課程。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請先查閱之前購買的簡訊
或輸入訂單之手機、email查詢

訂單手機號碼

or
訂單email

查詢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