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關閉

已加入購物書包 N

您確認要

N

影音廣播

2016/07/20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6

詩有沒有可能其實是不值得信賴的?是否可能因為言辭的運用,而使得詩帶有表演性?抒情有沒有可能作為一種表述「背叛」的文類?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第六講

主題:「背叛」的抒情詩學:汪精衛,胡蘭成,江文也

傳統所謂「詩言志」、「詩緣情」,作者心志的真誠表現被視為詩的最高境界。然而詩有沒有可能其實是不值得信賴的?是否可能因為言辭的運用,而使得詩帶有表演性?抒情有沒有可能作為一種表述「背叛」的文類?本次透過三位在歷史中被視為「背叛者」的人物,探討抒情在思維和創作上的不同可能性。

汪精衛在民初曾被公認為當代最好的古典詩作者,卻被後人視為「漢奸」的代表,直到近年,他的詩詞與生平才逐漸被重新重視。他的詩中帶著慷慨激昂的雄心壯志,閱讀他的詩歌,常能使人感受到革命與浪漫之間的掙扎和張力。然而,汪精衛的詩是否可能只是出於即景生情式的表現?從這裡,我們似乎可以探究抒情詩在真誠性以外的曖昧性或隱喻性。

胡蘭成曾與汪精衛意氣相投,後又徹底決裂;當談論到了胡蘭成的「背叛」,所涉及的不只是對國家,同時也令人聯想到他與汪精衛、張愛玲之間的背叛關係。然而對於胡蘭成而言並不存在「背叛」這樣的語彙,而僅僅是「辜負」。在大至國家、歷史,小至個人關係的各種層面上,胡蘭成似乎都運用了抒情的修辭,把問題給輕易地美化了。

江文也的身分與立場則更加耐人尋味,生於台灣,長於日本,而在抗戰時期以日本國籍進入中國,戰後選擇留在中國,卻因「文化漢奸」的身分受盡苦難而死。一方面,他創作出了以中國傳統儒家精神為核心的《孔廟大成樂章》,另一方面,這樣的音樂卻是日本作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宣傳音樂;再一方面,他的作品中有著強烈的台灣情結,而他待在台灣的時間其實僅有年少時的短暫時光而已。他不斷試圖找尋自己的藝術定位,卻只能在各種不同的政治立場之下糾結不盡。

參考閱讀:
胡蘭成:〈給青年〉、〈魯迅與周作人〉、《山河歲月》、《今生今世》
汪精衛:詩選
江文也:《孔子的樂論》、《賦天壇》、《孔廟大成樂章》
朱天文:〈花憶前身〉
黃錦樹:〈俗的救贖──論張派作家胡蘭成的超越之路〉
王德威:〈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 課 程 介 紹 |

本課程為白先勇文學講座103學年度上學期課程,共13講次,為包含教師講授與學生報告、討論之研究所課程。
本課程探討中國知識分子、文人、藝術家面對民初以來歷史風暴所作的種種選擇,尤其著重革命、啟蒙傳統之外,「抒情」成為想像與實踐現代性的可能與不可能。 課程中介紹現代「抒情傳統」的脈絡,討論中國與西方抒情論述的洞見及不見,並且探問「抒情批判」對當代中國與華語語系人文研究的關聯意義。


| 授 課 教 師 介 紹 |
王德威,畢業於台大外文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文學系博士,現為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並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研究領域包括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理論、晚清小說與戲曲、殖民與現代台灣小說等。代表作有《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抒情傳統四論》、《後遺民寫作》等。


| 關 於 白 先 勇 文 學 講 座 |
白先勇先生本人的創作,遍及小說、散文、劇本、參與並推動舞台劇、電影、電視劇、崑劇之演出製作,文藝成就跨越領域。
趨勢科技文化長同為台大校友陳怡蓁女士,為表達對於白先勇先生之尊崇,特別捐助台灣大學設立「白先勇文學講座」,邀聘國際素負聲望之重要學者到台講學,持續為台灣文學研究打開新的扉頁。自2009年開始進行課程講座,已陸續邀請國外重要文學學者或作家至台大擔任講座或擔任專家、駐校作家,以提昇台大文學院之學術水準及嘉惠學子。過去陸續邀請了葉維廉、李歐梵、馬悅然、李渝、藤井省三、川合康三等知名學者專家,白先勇先生亦親自教授多個學期的課程。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請先查閱之前購買的簡訊
或輸入訂單之手機、email查詢

訂單手機號碼

or
訂單email

查詢
訂閱 趨勢教育基金會

趨勢教育基金會

營業人名稱: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 統一編號:18032911

財團法人趨勢教育基金會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